(1)“科普+党建”缓解“管理难”。依托科技创新综合党委,在全市科技创新领域“两新”组织,探索推进“科普+党建”模式,以主题教育、大调研、党建联盟、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,以理论宣讲、科普宣传、教育培训为抓手,推动党员志愿者与科普志愿者合二为一,提升科普工作凝聚力。成立市级科技创新综合党委1个,县(区)科技创新综合党委7个,对全市科技创新领域190余家两新组织,开展全覆盖、常态化管理,进一步缓解管理难问题。
(2)“科普+人才”破解“技术难”。全面推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,选派35名高企特派员入驻64家企业“蹲点式”开展科技服务。组建“拼经济、比发展”科技服务先锋队,深入科技型企业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,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、产品推广、创新创业、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。以“科技之春”科普活动月为契机,邀请业内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家赴县(区)200家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服务12场次,征集技术需求55项,帮助企业提炼重点研发项目15项,开展“高强度铝基合金材料的研发”等关键技术攻关11项。
(3)“科普+平台”化解“落地难”。依托“科易达”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、“四川科技兴村在线”“天府科技云”等平台,建立群众“点单”,科技部门“派单”,行业专家“接单”的订单式科技服务模式,助力科研成果加速落地“跑”进市场。今年来,以科普讲座、科普创作等形式举办科研成果推广活动15场,指导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,同比增长18%,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800万元,同比增长107.5%;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1.2万条。